...

从“珠江路”走向“紫金山”

从“珠江路”走向“紫金山”

□ 涵轩

  2024年,南京“新年第一会”聚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  南京的民营经济,在“东方风来满眼春”的故事中孕育和成长,在上世纪90年代涌现出一批全国知名企业,“北有中关村、南有珠江路”,曾经盛名一时。

  30多年过去了,这座城市创新创业的基因没有改变。新世纪第二个十年,南京一批科创型民营企业悄然崛起,高新技术企业迅猛发展,越来越成为创新的“生力军”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由于特殊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,南京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不够高,头部企业不够多,下一步发展路子该怎么走、“力”要往哪儿使,需要审时度势地作出科学研判。

  这次会议鲜明提出,要壮大创新型民营经济,增创高质量发展优势。南京正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,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民营经济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形态,完全可以在这当中发力突破、全面提升。两者一结合一融入,必将盘活南京高质量发展的大棋盘。

  曾有人说,南京有三座“紫金山”,即:自然生态的紫金山、历史文化的紫金山、科技创新的紫金山,环紫金山科创带周边云集了30多家高校、近20家科研院所和一大批国家重点实验室。去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紫金山实验室考察调研,殷切希望我们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”。从“珠江路”走向“紫金山”,应成为南京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和行动。

  “钟山如龙独西上,欲破巨浪乘长风”。在新一轮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中,创新之路不会平坦,攀高登顶必须要“认准路、结好伴、铆足劲”。

  认准路,就是要坚定不移发展创新型民营经济。走老路,到不了新地方,南京民营经济要走在前列,必须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。以前,创新是为了活得更好,现在,创新是活下去的根本,必须坚持创新驱动、内涵增长,全面提升南京民营经济的创新含量和发展质量。

  结好伴,就是要积极融入创新链条共同发展。在南京,民营企业要和国企伴生共荣,协同推动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;民营企业要和高校院所合力,协作实现新质生产力的萌发与转化;民营企业之间要融通创新,联手抢占新领域新赛道。这些发展要素必须突破简单的物理叠加,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化学反应,而良好的发展生态、发展环境,是最高效的催化剂。合力构建创新生态,既要头部企业“顶天立地”,又要中小企业“铺天盖地”,高效配置和集聚人才、资本、技术、信息等创新要素,以高质量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。

  铆足劲,就是要全面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动能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支持民营企业当好技术创新“出题人”、产业创新“排头兵”、模式创新“领头羊”、开放创新“先行者”,让“链主”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独角兽和瞪羚企业、上市企业不断涌现,厚植创新型民营经济发展的根基。

  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,对南京来说,不仅仅是带动多少GDP增长,解决多少就业,增加多少税收。这些数字当然也很重要,但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交汇,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今天,我们更希望南京的民营企业,能在科技自立自强、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中,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——到那时,上述数字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“果”了。

  “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”,南京已经连续5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。最近,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主要调查结论,南京“营商环境”和“最佳口碑”两项评价均位列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前列。党委政府正全力以赴,以服务为核心,打好政策“组合拳”,把真招实招变成企业的真切感受,为发展创新型民营经济厚植土壤、破解难题,增强动能、优化环境。

  一场大会,给不出全部答案,但可以在南京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,给企业家足够的信心和底气,和向“紫金山”勇攀高峰的目标和勇气。

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。